红参奇迹:中医大学发现其对脾虚证大鼠的神秘疗效,或颠覆传统医学!

中医学中,脾脏主吸收、运输和转化食物营养,包括胰腺和淋巴系统功能。(脾虚证)SDS综合征表现为消瘦、食欲不振等。现代研究认为,脾虚与胃肠道功能紊乱、肠道炎症、免疫低下和水代谢失常相关。

 

人参(GS,人参植物的干燥根和根茎),具有益气补脾的功效。在临床实践中,GS常与茯苓和白术联合应用,以治疗SDS,如著名的健脾中成药“参苓白术散”、“四君子汤”等。

 

红参(RG,即人参的蒸根和根茎)作为GS的加工产品,其药用性质在中医经验指导下,由温和转为温热,益气效果得以增强。然而,关于RG针对SDS的有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,尚有待深化和拓展。

 

一篇名为“Effective substances and mechanism of red ginseng on rats with spleen-deficiency syndrome based on the substance and energy metabolism as well as the ‘brain-gut’axis”的文章探讨了RG在SDS上的有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

图1 论文首页

 

RGH和RGL对SDS大鼠的疗效比较

适应性喂养后,将合格大鼠随机分为4组(n = 8):对照组(CON)、模型组(MOD)、低剂量红参组(RGL、3.24 g/kg)、高剂量红参组(RGH、6.48 g/kg)。按照相关实验方法进行处理,分析所得数据。如图2 所示,相较于CON组,MOD组的体重、体温、尿量、胸腺系数明显较低(P<0.05),粪便含水量则显著提高(P<0.01)。经过RGL治疗后,SDS大鼠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。研究选取了D-木糖、SP、VIP、AChE、CORT、T3、T4水平及Na+-K+-ATPase活性作为观察指标,以探讨RGH和RGL对SDS大鼠的治疗作用。利用D-木糖的变化来反映大鼠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状况,作为验证SDS的重要指标之一。T3、T4和Na+-K+-ATP酶的水平与机体能量和物质代谢密切相关。

图2 RGL和RGH对SDS大鼠表观指标的影响

如图3所示,与CON组相比,MOD组在消化系统中的D-木糖、SP、AChE水平明显降低(P<0.05,P<0.01),VIP水平则显著升高。MOD组在内分泌系统中的CORT、T3、T4水平明显降低(P<0.05),同时,Na+-K+-ATP酶在能量代谢中的活性也下降(P <0.01)。相较之下,RGL对SDS大鼠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(P<0.05,P<0.01)

 

图3 RGH和RGL对SDS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,包括D-木糖(A)、SP (B)、VIP (C)、AChE (D)、CORT (E)、T3(F)、T4(G)的水平和Na+-K+-ATPase (H)的活性

 

RG及其组分对SDS大鼠的疗效比较

根据前期的化合物检测,RGTSF的主要成分分别为人参皂苷Re、Rg1、Rf、Rb1、Rc、Ro、F1、Rb2、Rb3、Rh1、Rd、Rg4、Rg6、(S)-Rg3、(R)-Rg3、Rk1、Rg5。RGLPF的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(S)-Rg3、(R)-Rg3、Rk1和Rg5。RGTSF主要含有初级人参皂苷,RGLPF主要含有次级极性较低的人参皂苷,RGWEF主要含有低聚糖和盐等。如图4所示,与CON组相比,MOD组的体重、体温、尿量、胸腺系数显著下降(P<0.05,P<0.01),同时粪便含水量大幅度上升(P<0.01)。经过处理后,RGPSF组、RGWEF组体温明显提升,RGLPF组、RGTSF组粪便含水量明显减少,RGLPF组、RGPSF组、RGTSF组游泳时间显著延长(P<0.05,P <0.01)

图4 RG及其组分对SDS大鼠表观指标的影响

 

接下来,研究者深入研究了RG组分对SDS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,这些指标包括消化系统、内分泌系统、环核苷酸系统、能量和物质代谢等方面的参数。如图5所示,与CON组比,MOD组消化、内分泌、能量代谢系统相关指标下调,环核苷酸系统变化显著。给予RG及其组分10天后,RGLPF、RGPSF、RGWEF、RGTSF组相关指标水平显著改变

图5 RG及其组分对SDS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,包括D-木糖(A)、SP (B)、VIP (C)、AChE (D)、5-HT (E)、CRH (F)、ACTH (G)、CORT (H)、A (I)、T (J)、E2(K)、T3(L)、T4(M)、Na+-K+-ATP酶(N)、COX (O)、CS (P)、NCR (Q)、IDH1(R)、cAMP (S)、cGMP (T)和cAMP/cGMP (U)

 

短链脂肪酸(SCFAs)对RG及其组分对SDS大鼠的调节作用

 

图6展示了SCFAs检测结果。与对照组相比,CON部组大鼠粪便中七个SCFAs的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。其中,乙酸和丙酸含量明显上升(P<0.01),而异丁酸、丁酸、异戊酸、戊酸、己酸含量则显著降低(P<0.01)。与MOD组相比,RGWD、RGLPF、RGPSF、RGTSF组中的乙酸和丙酸含量显著降低(P <0.01);RGWEF组的乙酸含量同样显著降低(P<0.01)。此外,RGLPF、RGPSF、RGWEF、RGTSF组的异丁酸、异戊酸含量显著上升(P<0.05、P <0.01);RGWD组的异丁酸含量亦有所上升(P<0.01)。此外,RGWD、RGLPF、RGPSF、RGWEF组的戊酸含量显著提高(P<0.01),而RGWEF组的己酸含量显著上升(P<0.01)。

图6 大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水平

 

肠道微生物群与“脑肠”轴突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

研究者采用Spearman’s rho非参数相关分析,对肠道微生物群(相对丰度前10门和属)与“脑肠”轴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计算(图7)。该图展现了“脑-肠”轴相关指标的改善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显著关联。结果显示,在门水平上,厚壁菌门与AChE、CORT、A水平呈正相关,与VIP呈负相关;疣菌则与AChE、CRH、A水平呈负相关,与VIP呈正相关。在属水平上,阿克曼氏菌与CRH、AChE、CORT、A呈负相关,与VIP呈正相关;乳酸杆菌与CORT呈正相关。这些关系表明,SDS大鼠的肠道微生物群与“脑-肠”轴的功能密切相关

图7 斯皮尔曼肠道微生物群与“脑肠”轴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热图

 

结论此次研究首次揭示,红参及其组成成分在治疗脾虚综合征过程中,其作用机制涉及物质与能量代谢调控以及“脑-肠”轴的调节。其中,RGTSF、RGLPF和RGPSF通过调整SDS大鼠的编织肽,发挥了“脑-肠”轴的重要调节作用,为红参治疗脾虚综合征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

 

参考文献:Zhang X, Wang X, Shi R, Ran X, He X, Dou D. Effective substances and mechanism of red ginseng on rats with spleen-deficiency syndrome based on the substance and energy metabolism as well as the “brain-gut” axis. J Ethnopharmacol. 2023 Jul 15;311:116438. doi: 10.1016/j.jep.2023.116438.

 

作者|梅斯医学

编辑 | 竹子

红参奇迹:中医大学发现其对脾虚证大鼠的神秘疗效,或颠覆传统医学!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