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代人总结出的治咳针方,西北针王郑魁山常用选穴

来源|《郑魁山针灸临证经验集

咳嗽多为肺的功能失调所致,内伤、外感均可引起,故在临证时要仔细鉴别,辨证准确,施治方能无误。郑老提出治疗咳嗽需理肺止咳,除了内伤咳嗽与外感咳嗽外,也要注意《内经》提到的”五脏皆能令人咳“。

 

根据针灸世家郑魁山老先生几代人的临床实践,总结出来治疗咳嗽疗效显著的手法与配穴:

 

外感咳嗽

外感咳嗽均有外感兼证,此处只谈风热咳嗽、风寒咳嗽的治疗:

主穴:肺俞、大椎。

外邪束表犯肺,肺气失宣,取肺之背俞肺俞穴以宜肺,此为阴病行阳,从阳引阴,使客邪外出;大椎为诸阳之会穴,可扶正驱邪。两穴合用,能宜肺解表。

 

风热咳嗽

症见咳而不爽,痰稠而黄,鼻流浊涕,舌红、苔黄,脉数。多因风热犯肺,肺失清肃,热灼津液所致。

先针主穴,用透天凉法,使其产生凉感出汗

配少商点刺出血,以清热宣肺,疏经止咳。

 

风寒咳嗽

症见咳嗽,痰稀色白,恶寒,鼻流清涕,舌苔薄白,脉浮紧。多因风寒束表,肺气不宜所致。

先针主穴,配风池、列缺,用烧山火法,使其产生热感出汗

风池为少阳、阳维之会穴,用烧山火法能发散风寒。列缺为肺之络穴,能宜肺利气。四穴合用,能起到宣肺解表、化痰止咳之功。

 

内伤咳嗽

肺气虚或肺气实都可引起咳嗽。

主穴:中府、经渠。

中府为肺之募穴,针向外下方肋骨上缘斜刺,使针感向胸腔传导,能调肺气;经渠为肺经之经穴,五行属金,为肺金之本穴,实证用泻法,虚证用补法,能理肺止咳。

 

气虚咳嗽

症见咳嗽无力,言语低怯,舌质淡,苔薄白,脉虚弱。多因肺气亏损所致。

先针主穴用补法。配膻中,用灸法,能补气益精,理肺止咳。

 

肺实咳嗽

症见暴咳而音哑,声高气粗,胸部满闷,舌红苔白,脉沉实,多因肺气壅塞,不得宣降所致。

先针主穴。配尺泽,用泻法

肺属金,合穴尺泽属水,水为金之子,取尺泽为实则泻其子。四穴合用,能宽胸降逆,清肺止咳。

 

五脏六腑咳嗽

五脏六腑功能失调,也可以影响到肺而致咳嗽。治五脏之咳,应取其俞穴;治六腑之咳,应取其合穴。

 

肺咳

症见咳声嘶哑,痰少而黏,或痰中带血丝,舌红少津,脉细数。多因肺阴亏耗,阴虚内热,肺气失宣所致。

太渊、肺俞,配募穴中府

用平补平泻法以清肺;列缺、照海为八脉交会穴,合于肺系、咽喉、胸膈,照海用补法以养阴,列缺用泻法以清肺。几穴合用,可起清肺养阴、宣肺止咳之功。

 

大肠咳

症见咳则矢气。

取曲池、上巨虚,配天枢、太渊、偏历

用平补平泻法,可以调大肠,润肺止咳。

 

心咳

症见咳则心痛,咽肿喉痹,口干,心跳,舌红,脉滑。多因心火上炎影响肺气肃降。

取心之俞穴神门、心俞,用泻法,以安神;

配心之井穴少冲,点刺出血,以泻心火;

肺之井穴少商点刺出血,以疏肺气,解胸闷。三穴合用可起清心肺、消喉痹、止咳喘之功效。

 

小肠咳

咳则矢气取小海、下巨虚,配关元、列缺,用平补平泻法,能通调小肠,益气止咳。

 

肝咳

咳则两胁痛,不可转侧,转则咳剧,舌边红,脉弦。多因郁怒伤肝,肝旺侮肺,肺金失降所致。

取肝之俞穴太冲、肝俞,配荥穴行间,用凉泻法,使肝火得平,肺金不受其侮;

肺之原穴太渊、络穴列缺,用平补平泻法,以宣肺止咳。四穴合用,可起到清金制木、平肝润肺之功效。

 

胆咳

咳则呕苦水取阳陵泉,配丘墟、太渊、列缺,用泻法,能泻胆热,清肺止咳。

 

脾咳

症见咳甚流涎,痰多色白,少气体倦,舌淡苔白,脉缓无力。多因脾虚日久,运化无权,聚湿生痰,痰湿阻肺所致。

取脾之俞穴太白,其属土,为土中之土,用补法可培土以以生金;

配脾之合穴阴陵泉,用补法能健脾助运;

肺之俞穴太渊用补法,能补肺气。诸穴合用,湿痰可除。

 

胃咳

症见咳则干呕。

取足三里,配列缺、内关,用平补平泻法,能健胃宽胸,理肺止咳。

 

肾咳

症见咳嗽兼喘,气短腰酸,面白微肿,脉沉细。多因肾虚纳气无力,金水不能相生所致。

取肾之俞穴太溪、肾俞,合穴阴谷,用补法,以补肾益气;

肺之俞穴太渊、肺俞,络穴列缺,用平补平泻法,以止咳化痰。诸穴合用,肺肾同治,金水相生,咳喘可除。

 

膀胱咳

症见咳则遗尿。取膀胱之合穴委中,配原穴京骨、肺之背俞肺俞、络穴列缺,用补法,以补益肺气,约束膀胱。

 

郑魁山家传治咳经验

 

 

发散风寒针方

穴位:风池、大椎、风门、后溪。

手法:风池、大椎、风门用烧山火法,不留针;后溪用烧山火法,留针 20~30 分钟。诸穴合用,使患者产生热感发汗,以发散风寒,解表宣肺。

主治:风寒感冒,症见头痛无汗,鼻寒流涕

 

透表肃肺针方

穴位:大椎、陶道、肺俞、合谷、列缺。

手法:大椎、陶道、肺俞用鼠爪刺法,使出血合谷、列缺用透天凉法,使其产生凉感出汗

诸穴合用,以疏散风热,透表肃肺。(附鼠爪刺法:取5枚1寸或1.5寸毫针,将针柄缠在一起,以拇食中三指持拿,在穴位上点刺,拔针后,在穴位处皮肤上遗留5个针印或5个血点)。

主治:风热感冒,症见头痛咳嗽,咽喉肿痛

 

理气定喘针方

穴位:膻中、百劳、大椎、定喘、列缺。

手法:膻中沿皮向下刺8分;百劳、大椎、定喘、列缺用金鸡啄米法,使其产生酸胀感,留针20~30分钟。诸穴合用,以宣肺化痰,理气定喘。

(附金鸡啄米法:进针后,用提插法找到感应,然后行重插轻提的小提插术3~5次)。

主治:急慢性气管炎,咳嗽哮喘

 

通鼻开窍针方

穴位:风池、上星、上迎香、合谷、列缺。

手法:风池用烧山火法,使热感传到鼻腔或前额,不留针;上迎香点刺;上星、合谷、列缺用平补平泻法,留针10~20分钟。诸穴合用,以疏风活络,通利鼻窍。主治:鼻渊,症见鼻塞流涕,不闻香臭。

 

顺气降逆针方

穴位:天突、膻中、冲门、内关、公孙。手法:将针捋成弓形,弓背贴向喉咙,从天突向下压人1~1.5寸;膻中、冲门、内关、公孙用平补平泻法,留针20~30分钟。诸穴合用,以顺气降逆,通利咽喉。

主治:梅核气,症见逆气上冲,咽喉异物感等。

 

清肺止咳针方

穴位:肺俞、大椎、尺泽、列缺、少商。手法:少商点刺出血;大椎、肺俞用凉泻法,使凉感传到胸部,不留针;尺泽、列缺用凉泻法,使上肢有凉感,留针20~30分钟。诸穴合用,以清热宣肺,豁痰止咳。主治:风热犯肺,症见身热鼻煽,咳喘胸痛

 

清热解毒针方

穴位:翳风、颊车、合谷、商阳、少商。手法:商阳、少商点刺出血;翳风、颊车、合谷用凉泻法,使口腔与上肢有凉感。诸穴合用,以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主治:炸腮温毒,口唇生疮,咽喉肿痛

 

 

 

 

▼版权申明

整理/李鉴朔 排版/李鉴朔 校对/青竹学术部

本文来源于《郑魁山针灸临证经验集》,由李鉴朔整理发表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

几代人总结出的治咳针方,西北针王郑魁山常用选穴

发表评论